我的疑问:
1。女主明知被监视,为毛还和盖尔亲热?怕把柄不够多嘛
2。finnike和女主认识吗?电影里面很突兀
3。乔安娜砍女主的一下,为什么女主会觉得是骗,伤害?如果想杀她,直接砍脖子而不是砍了胳膊,把血抹给女主脖子上,明明是护着她啊
4。finnike和peeta好像还是很能战斗滴,咋就没弄住beete,然后就非得女主补上一箭?
情节渐入佳境,能感受到作者其实是想讲政治,但在处理上略儿戏化,人物关系略简单,故事进程略单调,猜测没有表达全原著的内容和精神。早就能推断各区造反之必然,只是期待一个起义的布局和方式,没有失望,期待最终的高潮。最大亮点是婚纱燃烧后变成嘲笑鸟展翅装,很棒的创意!
P.S. 超赞的家庭影院体验,远大于一部电影的享受!
现实主义是一种反动表现模式,它提倡主流意识形态并使其自然化。它使一切都显得很“真实”,而“真实性”是个过程——它使人觉得,意识形态似乎是真实或自然的产物,不是某个特定社会及其文化的产物。——《电视文化》菲斯克
作为《饥饿游戏》系列电影的衍生续集,《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在用事实告诉我们,对于有着好口碑、好票房的电影续集,欧美国家对其制作拍摄的重视。这一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结尾处过于仓促,相比《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逊色不少,至少“哈利•波特”系列的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一系列的第二部只有让劳伦斯饰演的凯特尼斯被强行注射安眠镇定剂后才强制结束,算影片的弱点之一。
相信常看美剧真人秀的观者看到《饥饿游戏》中的电视噱头定不会觉得陌生,片中电视屏幕上演的感动、悲伤、昂扬、惋惜……种种人情况味,实为每一档“真人秀”节目的标配佐料,就连人物的组合亦然,要有兄妹、有长幼、有万人迷、有怪咖、当然最少不了的是爱情。
“真人秀”(Trueman Show)的流行源自对“真实”的标举
又一次,原著粉没有失望。《星火燎原》是饥饿游戏三部曲中最棒的一本,电影也果断超越第一部。
首先说点因电影篇幅限制而完全忽略的东西,不算剧透。
所谓“大旬祭”,是每25年一届的特别版饥饿游戏。男女主角在第75届和历届优胜者决斗,而第50届,可谓书中有描写的最惨烈的一届,都城要求每个区出“双倍贡品”,由48人争夺唯一的生存劵。而第50届饥饿游戏的优胜者,正是12区的导师,黑密契。
当年12区抽中的两男两女中,除了黑密契,还有一人是凯妮丝母亲的朋友(另一身份是12区市长夫人的双胞胎姐妹,第一部电影版完全隐匿了市长女儿的线,所以第二部更是一点表示都没有)。50届的游戏场地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但除了丰饶角提供的食物和天上的雨水,所有东西都含有剧毒,丛林里更是潜伏了一大堆杀人的变种生物。游戏中期,黑密契与凯妮丝母亲的朋友一度联手,在黑密契的一再坚持下两人走到游戏场地边缘,发现磁力场(就是电影里出现的那种)。在人数所剩无几的时候,两人和平拆伙,凯妮丝母亲的朋友随即被变种生物杀害。决斗发生在黑密契和第一区的女孩之间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不会有这样的傻政府,也不会有这么有觉悟的人民,但是作为一个极端化的政治讽刺,这个电影准确无比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qtengxun.net/news/id-3766.html